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菏”水華章社會實踐隊前往鄆城,,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曹州面人”的代表性傳承人穆緒建進行訪談,,深入探討了面塑文化的起源、發(fā)展,、傳承以及其對黃河文化及當?shù)亟洕挠绊?,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樣例。
穆緒建,,面塑藝術家,、國家非遺項目曹州面人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山東省傳統(tǒng)技藝大師,山東省民間手工藝制作大師、齊魯文化之星,。
面塑,,又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面人,是一種源自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藝術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它以面粉為主要原料,,通過揉、捏,、搓,、刻、劃等手法,輔以色彩描繪,,塑造出各種生動形象的造型,。面塑既是一種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民俗藝術形式,也是研究歷史,、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料,。它的作品題材廣泛,,包括人物、動物,、花卉,、果蔬、神話傳說等,,色彩鮮艷,,形態(tài)逼真,寓意吉祥,,常用于節(jié)日慶典,、婚慶嫁娶、壽誕滿月等場合,,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是民間文化中一枝靚麗的花朵,有上千年的傳承史,。
穆緒建老師作為“曹州面人”的傳承人,,詳細介紹了這一文化的起源。曹州面人起源于黃河流域的曹州(今山東菏澤),,最初是為了節(jié)約資源,,用面粉捏成豬樣代替活物進行祭祀,逐漸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穆老師自小便受家鄉(xiāng)面塑氛圍的熏陶,,對捏面產生了濃厚興趣,最終將這一技藝作為終身事業(yè),,并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將其發(fā)揚光大,。
訪談中,穆老師分享了捏面技藝的革新過程,。傳統(tǒng)的曹州面人主要以面粉為原料,但存在易裂易霉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穆老師及同行們不斷探索,通過加入膠、試劑,、糯米粉和樹脂膠等材料,,使得面塑作品能夠長久保存,大大提高了面塑的藝術價值和商業(yè)價值,。
穆老師指出,,曹州面人作為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當?shù)亟洕a生了深遠影響,。菏澤作為全國面人的發(fā)源地,,面塑產業(yè)已成為當?shù)刂匾慕洕е弧淖畛醯臑榱撕诙鴮W習技藝,,到七八十年代為了發(fā)家致富,,再到如今出于熱愛與傳承的堅持,面塑文化不僅解決了當?shù)厝说纳媶栴},,更推動了地方經濟的多元化發(fā)展,。
通過此次訪談,我們深刻認識到曹州面人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和重要價值,。它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更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當?shù)亟洕l(fā)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未來,,我們應繼續(xù)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讓更多像穆緒建老師這樣的傳承人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才華與熱情,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貢獻青春力量,。
魯公網(wǎng)安備 37021202001273號
版權所有: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
地址:中國青島苗嶺路37號
電話:0532-58628535
ICP備案號:魯ICP備2020037682號